专题>>最新聚焦>>2016春节专题>>猴年说猴
 
   
猴年说猴(图)
 
李雪健作

2016年是甲申年,即猴年。猴子属于动物学中的“灵长目”,活泼伶俐,深受人们的喜欢。

在中国,关于猴子的故事很多,其中以《世说新语》中的一段记载最为动人:“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在刘义庆的笔下,母猿的爱子心切令人感动,让人更厌恶捕其子者的冷漠无情。

猴的神话传奇故事有唐代王度的《古镜记》、张读的《宣室志》等,但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明朝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作者塑造的孙悟空这一形象,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机敏灵气,敢于斗争。在他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他也因此成为老百姓心中的英雄。

在古代,猴子讨喜,还与“猴”“侯”谐音有关。古人绘画,猴常以吉祥符号的角色入图,例如大猴背个小猴,象征“辈辈封侯”,若猴子背个布袋则是“代代封侯”;“马上封侯”表现的则是在马背上坐着猴子;画一棵树,猴子爬到树上,旁边加一只蜜蜂,树下是一头跪着的象,取“封侯拜相”之意……所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版权所有:河南文化网 未经河南文化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