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师:高天星 年龄:79岁 职位:郑州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文艺学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
鲜
羊是一种外来的家养动物,被传入黄河流域之后,其在中国古代高等级祭祀的牺牲组合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商代以后,使用羊作为牺牲的遗存屡有发现,且往往与牛和猪一同使用,成为王一级的祭祀用品“太牢”。
他介绍,在山东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还有一幅鱼羊图,该图的左侧是一条平放的鱼,右侧是一只带有大角的绵羊头形象,这也被认为是“鲜”字形成的佐证。
美
“鲜字本身有好吃的意思,用羊这种单一的物种,与鱼类配对,充分说明了在古代人的心中,羊的美味非同寻常。”他说,《说文解字》中有“美,甘也。从羊从大”之说,宋人徐铱也有“羊大则美,故从大”的表述,可见由羊、大两字组成的“美”字,与羊密不可分。
据《唐六典》记载,当时自亲王以下至五品官都可以享受到国家配给的肉类食品,其中羊肉是大宗,“可见至少从唐代开始,羊肉就成了那个时候上层人士最受欢迎的美味之一。到了宋代,位于华南地区的民间也有食羊肉的嗜好。”
义
“义的繁体字,就是一个羊头,顶在‘我’字上,同样与羊有关。”
高教授说:“古时祭祀,顶着羊头作法的巫师,在人们心中成为了义的象征,而这也正是义的繁体字的来源,不少古迹都有记载和说明。”
善
同时,羊的“跪乳畜中独”之独特形象,也成了善、知礼的代表。
“羊的祥、鲜、美、义、善等诸多寓意和内涵,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羊性’十足。羊也由此占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并发展成为华夏儿女意识深处重要的精神图腾之一。”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