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们的琐事
作者:冯杰      发布时间:2015-01-22

羊来了

中国传统文化里,把马、牛、羊、鸡、犬、猪这些家畜们称为“六畜”,先人从古时候起就很重视羊的存在,这种传承细节也体现在我们村里。在村里,“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是我在春节前常写的两个对子,多年不变样子。

前一个春联要贴在牲口圈里的栏杆上,贴在羊圈旁柱子上,后一个要贴在粮囤上,“千万可不敢贴反了,贴反了一年都别扭,有一年你三姥爷就闹过个笑话,把‘槽头兴旺’四字粘到厨屋门口了”。

我姥爷这样嘱咐。

大门口还要贴一个单联,是“羊”字的谐音,“三阳开泰”。写春联红纸一律是枣红色,像把字都点着了。

山羊胡子

世间有两种胡子:络腮胡粗狂零乱,山羊胡规矩整齐。

留有山羊胡子的人一般智慧,聪明,甚至狡黠,我有这一印象源自小时候看到京剧里的土匪——“座山雕”,他有一副山羊胡子。历史上的山羊胡子们现在一变,大都转业成了先锋艺术家,我有许多这样的朋友,他们都拥有一副山羊胡子,远看,胡子状如飞白,胡子长于艺术。一把好胡子马上就会增加动感,在吟诗时可以一翘一翘的,神形兼备。

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位我该称二姥爷的,属羊,他就留着一副山羊胡子。一年四季,我只看到他在村中行走,捡粪,拾柴火,割草。他在风中穿梭走着,抄着手,谦卑的样子。

当年土改运动时,他家的成分是地主。我姥爷说,他还和我家沾有一点亲戚。

有这样的地主吗?倒觉得这位留山羊胡子的人带了一种和善。

骚胡

北中原土语里,把公羊叫做“骚胡”,如果再作以语言延伸,村里形容一个人不正经、好色也叫骚胡。如老骚胡,小骚胡。

有一天,我们把队长称做“骚胡头”。

物以类聚,羊以群分。羊群里必须有一只领队的头羊,学习文件,组织干活,就相当于队长。

后面跟随着一般的公羊、母羊,小羊。村里小山羊嘴巴下面都挂有两个肉瘤,一如铃铛,它们带着声音行走。每次放羊,我和群羊穿越青草和树林子,穿越鸟声时,我都有伸手触摸那“铃铛”的一丝欲望。

羊蜡,蘸出来的一匹红羊

到了元宵节,我们村里会出现一种“羊蜡”,家家都要点燃,它不是“洋蜡”,是羊油蘸制的一种手工蜡烛。专门叫羊蜡,哪怕掺上牛油狗油也得叫羊蜡。

造蜡者使用一支一尺长的干芦苇,裹上棉花做的灯焾子再一层一层地蘸熬制好的羊油,直到蜡烛饱满为止。最后染上颜色,捆成束,开始在集市上出售。

在北中原元宵节,灯笼里面端正站着燃烧的蜡烛,都叫羊蜡,羊蜡在棉纸糊就的灯壁里,宛如站着一匹匹小羊,它们在发出属于自己的光亮。一盏灯笼就是一匹小红羊,每个孩子一盏红羊。

一盏红羊被我带着,在白雪中行走。

羊蜡都是大红颜色,喜庆的颜色,像乡下人的梦。大吉祥。

羊的存在

我六岁时父亲开始教我写毛笔字。开笔写羊。

后来,年龄大了,识字多一些,我再写毛笔字时,觉得羊字包含的东西很丰富。

羊字族汉字有:姜、羯、详、祥、羞、佯、徉、翔、养、羝、洋、羔、羱、群、美、烊、鲜、羌、庠、羡、羲、鲞、鮺、蛘、羧、善、咩、羚、恙等。

其中令人瞩目的最是“美”字,《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北宋的徐铉注释说:“羊大则美。”可见“美”是由羊大且味甘而来。

要想好看吗?你得与一只羊有关。

吃羊肉的方法

这还用说?炖吃。错了。

东北有一道菜叫“乱炖”,羊肉不是乱炖的,你不可乱吃,得讲究。

参照李时珍的说法:热病和疟疾后食用,必定会发热致危。孕妇食用了,会使子女多热。白羊黑头、黑羊白头、独角羊都有毒,食用害人,食了会生痈。中羊毒后,喝甘草汤便可解毒。若用铜器煮羊,食后则使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物性相异就会如此,不可不知。与荞面、豆酱同食,则会引发旧病。同醋一起食用则伤人心。

我看到的这些文字如此诡异。如果通过以上文字来推论,我猜想李时珍不吃羊肉,只吃草。他掌握着那一副属于自己的山羊胡子。

棉花和绵羊的通感

再往上查,古典文人在羊身上覆盖了一层幻想。

《新唐书》及《旧唐书》里载:“北邑有羊,生土中,脐属地,割必死。俗介马而走,击鼓以惊之,羔脐绝,即逐水草,不能群。”

唐朝是一个华丽的年代,人人会写诗,携带梦想,可以飞翔。唐朝人相信波斯大地的神奇,之上能长出一种羔羊,这种羔羊依靠一根脐带和大地相连。

细想,这分明是说种植棉花啊!棉花,绵羊,两者都是包含温暖的元素,都能组成童话。在我的文学标准里,好童话和好散文都是要用棉布掺和星光织就的。

青年时,我看到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诗《暮色》:“晚星带回了/曙光散布出去的一切,/带回了绵羊,带回了山羊,/带回了牧童到母亲身边。”

我在北中原摘过棉桃,我也在北中原放过羊。

在那里,我曾经看到过丰厚的大地,也看到过干净的星空。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