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豫剧节3月31日至4月10日在郑州举行
作者:书剑 李燕      发布时间:2014-03-24
 
第三届中国豫剧节新闻通气会在郑召开
 
 
河南省文化厅巡视员董文建向媒体通报有关活动情况
 
 
记者现场提问有关问题
 
豫剧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作为甲午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第三届中国豫剧节将于2014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在郑州市举行。届时,包括河南、新疆、台湾等11个省、18个演出院团的34场精品演出将粉墨登场,展示豫剧的独特艺术和文化魅力。

本届豫剧节由文化部艺术司、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由河南豫剧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承办,河南泽华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协办。

本届豫剧节的主题仍然是:豫剧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本届豫剧节共邀请到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湖北、江苏、四川、新疆、台湾等10个省(区)的豫剧团和河南的优秀院团共11个省、18个演出院团参加, 3月31日至4月10日,在河南省郑州市的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省人民会堂、郑州艺术宫、郑州青少年宫、英协剧院、儿童影剧院、铁路工人文化宫、香玉大舞台等8个场馆共演出34场。

参演院团安排上兼顾海峡两岸、省内与省外、国有与民营的融合;剧目题材上考虑到加工提高的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并举。为践行群众路线,保证社会效益,本届豫剧节实行低票价,并通过媒体和剧场推出部分公益票,主要面对残疾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现役军人和六十岁以上老年人等。

本届豫剧节将评选出团体奖(包括:“优秀剧目奖”、“剧目奖”)表演奖(“优秀表演奖”、优秀青年表演奖)和“中国豫剧发展贡献奖”等三个奖项。为充分了解三年来豫剧在全国的生存现状和各省市在豫剧发展、创作生产方面的经验,在豫剧节举办期间,还将举行由全国各豫剧表演团体、省级文化厅局代表参加的“中国豫剧发展座谈会”。

豫剧发源于河南,也是首批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剧种之一。举办中国豫剧节的目的是加强与有关省(区)的文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弘扬豫剧艺术,展示中原文化精粹,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豫剧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豫剧是中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除京剧之外,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据统计,全国文化部门直接管理在编的豫剧表演团体就有220多个,覆盖面包括台湾在内的13个省、市、自治区。

由文化部艺术司和河南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豫剧节于1997年10月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新疆、四川、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等18个省市的豫剧院团踊跃参加。

2011年9月,文化部艺术司和河南省文化厅再次联合在郑州市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豫剧节,共有来自新疆、甘肃、四川、陕西、河北、山西、湖北、安徽、山东、江苏、台湾、河南等12个豫剧流布省份的20台豫剧剧目参评或展演。

据了解,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本着节俭办节的原则,本届豫剧节不设专门的大型开幕式晚会,整个开幕式只有20分钟,然后直接进入豫剧节的首场演出。豫剧节颁奖和闭幕式则依托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进行。

【附】第三届中国豫剧节演出安排表

 
来源:河南文化网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