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再唱豫剧《铡刀下的红梅》
     发布时间:2013-09-24

2012年09月10日 11:01:08  稿件来源: 新华网北京频道

《铡刀下的红梅》剧中人物刘胡兰由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红丽扮演。李建京摄(新华网北京频道发)

新华网北京频道9月10日电(记者刘浦泉)曾荣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豫剧《铡刀下的红梅》9日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唱响,由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组织创作的这一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献礼剧目再次赢得了首都观众的喝彩。

《铡刀下的红梅》生动再现了少年英雄刘胡兰的故事。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疯狂对我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进行反扑,山西云周西村面临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血腥镇压。阎匪为蛊惑人心,派特派员打着“自白转生”的伪善旗号,一手掂着屠刀,一手捻着佛珠,妄图从云周西村儿童团团长刘胡兰的身上打开缺口,以期赢得民心。但面对敌人的铡刀和引诱,少年刘胡兰像红梅迎风傲立,不为所惑,更无所惧,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彻底摧垮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展示了共产党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壮丽人生。

《铡刀下的红梅》以闪回的艺术手法,大写意的艺术笔触,刻意描述了刘胡兰从天真稚爱的小姑娘成长为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的闪光历程。知名导演余笑予导演的“红梅”,对15岁的刘胡兰并不刻意追求高大,而是表现了她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将一个真实、独特的少年英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

剧中人物刘胡兰由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红丽扮演。尽管她已年届不惑,但她的表演生动出色,富于层次感,将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女英雄的过程令人信服地展示给观众。著名戏剧家郭汉城说,以前写刘胡兰的戏能让人感到刘胡兰“死的光荣”,而这出戏中的刘胡兰不仅让人感到“死的光荣”,更让人感到刘胡兰“生的伟大”。

据了解,豫剧《铡刀下的红梅》首演于2001年,是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精心打造的一出新戏。截至目前,此剧已在全国各地演出1700多场,并先后荣获河南省戏剧大赛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舞台精品工程奖”。王红丽也因成功地塑造出刘胡兰的艺术形象,荣登2002年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大奖榜首。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