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梁宁
本报北京专电 5月27日、28日,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所属的河南交响乐团、河南省歌剧团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联合演出的交响合唱版《朝阳沟》,一路高歌登陆国家大剧院,为首都观众带来豫剧《朝阳沟》新的交响旋律。
谈起为何要将《朝阳沟》改编成交响合唱,所有的主创人员都认为这是一次圆梦。担任交响合唱《朝阳沟》艺术总监的关峡告诉记者:“《朝阳沟》的曲作者王基笑老先生在世的时候说,他很不满,虽然他们那一代人在争论中把《朝阳沟》推向现代戏的殿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水平的提高,他特别希望豫剧《朝阳沟》能和交响乐产生关联,现在我们做的正是这事,我非常高兴。”
豫剧和交响乐的“联姻”,《朝阳沟》不是第一次。2000年,马金凤老师的《穆桂英挂帅》就曾推出过豫剧交响乐,“不过它最终还是豫剧,戏曲的穿插方式,程式化的表演都还有。这一次我们要摆脱戏曲里一些外国人不懂的程序化的东西。”关峡告诉记者。
负责文学统筹的国家一级编剧刘麟告诉记者,为了符合交响乐特点,《朝阳沟》就不能再用详细的表演来叙述剧情,为此他们只保留了拴保和银环两个角色领唱,并删减了大量对白,将整个作品分为《银环上山》、《劳动欢歌》、《山水难离》、《欢乐山乡》四个乐章,各部分之间用交响序曲与字幕旁白串联起来,用音乐来推动剧情发展与人物内心的刻画。据悉,“拴保”由著名歌唱家王宏伟扮演,“银环”由我省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陈静担当。
与豫剧《朝阳沟》的受众不同,除了传统老戏迷,交响合唱版的《朝阳沟》还吸引了一大批热爱交响音乐的年轻人。演出现场,从河南来北京旅游的90后郭小姐告诉记者:“我很喜欢交响乐,尤其进剧场听《朝阳沟》特别有感觉,又有歌曲又有戏曲。”
65岁的京城老戏迷赵先生则表示:“交响合唱版《朝阳沟》听着荡气回肠,很大气。”不过,他认为,“豫剧原汁原味的东西少了点,给拴保和银环的展现机会也不够,像‘前腿弓后腿蹬’那个唱段就应该让拴保和银环在前面领唱。”
对此,关峡认为这就是一种很正常的文化现象:“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进音乐厅,喜欢听交响乐音乐会,那我们就需要为传统戏曲找到一个成功的解决办法。这部《朝阳沟》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音乐性,观众是带着欣赏交响音乐会的心情来听《朝阳沟》的,而不是为看《朝阳沟》这出戏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