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婴救孤》 800元起家救豫剧
     发布时间:2013-09-12

2011年10月22日05:10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昨晚,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的著名豫剧《程婴救孤》,作为2011成都双年展精品剧目展演上的一朵奇葩惊艳亮相蓉城。由中国剧协副主席、省豫剧二团团长、“二度梅”得主李树建领衔主演的豫剧《程婴救孤》,为蓉城观众送上了一道可口的豫剧大餐。鲜为人知的是,这部脍炙人口的豫剧,筹备创作仅从800元起家,而今已在世界各地成功演出10年共计800多场。

现场

唱腔独特感动观众

《程婴救孤》演出门票早在国庆长假前就被抢购一空。离开演还有半个多小时,剧场门前就聚集了不少戏迷。演出中,程婴的扮演者李树建苍凉激越的唱腔深深吸引了观众。随着一波三折的剧情和声声泣血的唱段,观众时而潸然泪下、时而激情澎湃,全场掌声不断。不少观众盛赞,《程婴救孤》不仅充分体现了豫剧生活气息浓烈、舞台表演活泼灵动、音乐唱腔委婉细腻酣畅淋漓的剧种特色,而且,舞台呈现蕴藉着厚重历史感和深邃文化内涵,彰显着雅洁凝练的艺术风格。尤其剧中程婴的唱腔旋律随着剧情演变,或爽朗洒脱、或高亢激越、或苍凉沉郁,收放自如,创立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演唱风格。

据了解,《程婴救孤》改编自传统剧目《赵氏孤儿》,讲述晋国忠臣赵氏一家300余口被奸臣屠岸贾所害,程婴等人慷慨赴义、冒死救孤,与屠岸贾展开了一场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壮烈斗争。豫剧《程婴救孤》把古老故事用现代理念重新打造,内容上保留并强化了程婴在危急时刻的忠义和牺牲精神。该剧先后荣获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并先后到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地演出。

幕后

800元起家开始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程婴救孤》今天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自2001年搬上舞台至今,已演出800多场,且几乎囊括了所有国家级舞台艺术大奖,并多次代表中国登上国际舞台,但这部精品剧目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回忆这段历史,昨日下午接受记者专访的李建树感慨万千。2001年,河南省豫剧二团决定把中国古典名剧《赵氏孤儿》改编成豫剧《程婴救孤》时,团里账面上仅有800元,要筹集资金上这个剧,来自方方面面的顾虑和担心也在情理之中。但二团认准了的事就决不动摇,很短时间内就筹集到70万元资金。经过几个月艰苦排练,《程婴救孤》一举获得第九届河南省戏剧大赛金奖,实现了河南省豫剧二团20年来在全省大赛中无大奖的零的突破。

李树建还告诉记者一些令他一辈子难忘的感人事件,筹备《程婴救孤》期间,豫剧正处于最低潮,有退休同志为了鼓励创作,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宁可少抽一支烟,也要支持豫剧。”一位退休职工在医院住院,深受病魔困扰,一天,这位老同志和他的老伴儿来到李树建的办公室。李树建心里泛起嘀咕,难道这位老先生来这里是为了要钱治病?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原来这位老先生是来把自己的救命钱拿给李树建,为帮助豫剧团走出困境尽微薄之力。虽然只有一万元,但在李树建心中这一万元比千万黄金都贵重,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出戏拍好。

经验

坚持精品和市场意识

《程婴救孤》搬上舞台时,国内舞台上几个版本《赵氏孤儿》同时登场,人称“孤儿年”。2003年4月,《程婴救孤》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河南戏曲节”上,不仅是送给观众的一颗“催泪炸弹”,也得到专家好评。文化部组织专家为《程婴救孤》召开了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全国改编《赵氏孤儿》的版本很多,但豫剧《程婴救孤》应该是最好的版本之一。李建树认为,这部豫剧之所以如此成功,归根到底是精品意识贯穿创作始终,从创作开始就不是为参赛而排戏,强调的是中国古典悲剧的经典性。戏曲界长期以来有种看法,认为某某戏是专家戏,某某戏是吃饭戏,其实,专家戏和吃饭戏并不矛盾,剧目首先要面向观众,专家、评委只不过是较特殊的观众而已。有些受专家欢迎但不受群众欢迎的剧目,说白了就是“虚假精品”。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把经典剧目推向市场,使剧目在市场中受到检验和完善,然后把市场反馈融入再创作,形成了良性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把豫剧《程婴救孤》剧本纳入戏剧文学单元,该单元荟萃古今中外优秀剧作,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曹禺的《日出》、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程婴救孤》是唯一入选的当代戏曲剧本。

本报记者 赵斌 摄影 朱大勇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