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程婴救孤》音乐漫谈
     发布时间:2013-09-12

时间:2011-03-26 02:09 来源: 学戏网

戏曲音乐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戏曲”二字看,离了“曲”(音乐)就不成为戏曲了。戏曲音乐可谓是戏曲艺术的半壁江山。中国戏曲,从一个剧种来看,历来有“以曲而兴”和“以曲而传”的说法。凡流传至今的名剧必是曲、唱俱佳的典范。从《程婴救孤》一剧的音乐看,都是为塑造剧中人物的舞台形象,深化主题思想,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统一和贯穿全剧舞台节奏而服务的。《程婴救孤》一剧的编剧(陈涌泉)、导演(黄再敏、张平)、音乐设计(赵国安)、配器(李宏权)、司鼓(石振虎)、板胡(李长江)及主演(李树建、田敏)等通力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台豫剧精品,这也是他们在生活实践、工作经验中不断积累的结果。这其中,音乐创作者、打击乐设计者充分运用了豫剧音乐的传统程式,及打击乐传统锣鼓经,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它的唱腔、音乐伴奏及场景气氛音乐等、都是紧密围绕戏剧主题——程婴救孤儿,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在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精益求精,为民服务等方面起到了表率,能让各阶层的新老观众都喜欢,真可谓是雅俗共赏。

一个戏如果编剧、导演、演员差了,人家会说:“这个戏不好看”,但音乐失败就会直接影响到剧种的命运。而《程婴救孤》一剧的唱腔音乐在戏曲的剧种化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与当今一些戏曲音乐创作的“泛剧种化”的作法形成鲜明对比。如缺乏本剧中音乐风格的主题贯穿及乐队配器手法,乐队编制的雷同、成套唱腔的雷同;像放高音、拖长音等等。(可提河南艺术研究院方可杰院长的文章《剧种意识是戏曲音乐创作的灵魂》)另外,在程式化、行当、流派(豫西调)的表演中又塑造了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它集中体现在程婴的救孤之险、救孤之难,痛失亲人直至牺牲生命。(可以说剧中音乐形象、打击乐的运用成功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我们现代观众面对的是春秋晋国的一个历史故事,它颂扬了以程婴为首的一个个(公孙杵臼、韩厥将军、彩凤等)忠义烈士,为救孤儿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震撼天地、震撼人心,正义长存。全剧音乐为此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以下按场次顺序介绍:

1、序幕的音乐简单明了。用多只唢呐(张向峰)等,大军鼓(王奋斗)、定音鼓(朱晓华)等乐器奏响了《程剧》的正气、及主人公正气凌然,用特色乐器“管子”(许春雷)奏出了沉重浑厚的单旋律,预示着悲壮故事的开始。司鼓(石振虎)独奏的长撕边开幕衬托出了血性屠杀的凄泣惨烈。有压迫就有反抗,三百余口的斩杀和为救婴儿的殊死争斗拉开了序幕。主人公程婴亮相,所唱的“紧二八”转“二八”板悲愤激情,表达了程婴为救孤儿的急迫心里和决心。

2、“内宫”一场,在女生哼唱的伴奏中,引出了主人公公主的一段“二八”板唱腔。此唱段配器手法新颖清晰,隐去了豫剧传统所用的梆子,司鼓用单板领奏,使公主唱出了一段“生儿愁!怕遭毒手、怕孤儿难留”抒发出对忠臣遭害、奸臣握权、恐孤儿性命难保,悲伤、幽怨的复杂心情。程婴将孤儿放入药箱下场时,打击乐在此所用的“扫头”非常符合剧情的需要。急促紧张的琵琶(李兰香)独奏和全体乐队的协奏音乐,把剧情引入出城门一场。此处无声胜有声,出奇的静、才能显出场面的紧张。(程婴救孤儿出宫时没有安排唱腔,这是特定情境所不允许的)韩厥唱的“垛子”转“紧二八”一段也很精彩,韩厥看药箱及自刎时打击乐和音乐配合默契,取得了应有的效果。本场音乐主要突出程婴救孤出宫时的艰难、惊险。

3、“程宅”一场,公孙杵臼运用真假声的唱腔与程婴用本嗓唱的豫西、豫东唱腔相互对唱,如泣如诉,二人定计舍身救孤。公孙让程婴要撑得住、忍得住、熬得住!当程婴唱到“仁兄你黄泉路上耐心等”时,乐队伴奏停止,用“滚白”中说的韵白半吟半唱。到“咱二人再诉别后情”时,激情迸发,再加上“管子”的伴奏,使人物痛苦、哀伤、激愤和决心牺牲自己的悲壮情怀倾泻而出,表露无疑。

4、“屠岸府”一场,开始时的屠岸抚琴很有寓意,表面看他悠然自定,实际是和他内心独白形成鲜明对比。彩凤上场唱的“贼府好比阎罗殿”几句唱腔,“紧二八”转“快迎风”板,唱腔很新颖别致。拷打彩凤时,打击乐运用了“民族大鼓”“定音鼓”“大军鼓”及“铙叉”等乐器,配合彩凤受刑时的形体舞蹈动作,更衬托出屠岸贾的奸诈、凶残。音乐伴奏、形式非常新颖。这在戏曲伴奏中也是一种创新和尝试,我认为非常合理也很成功。彩凤受拶刑时唱的“紧打慢唱”一段,音乐配器手法非常好、伴奏很整齐、也很动情。

5、“太平庄”一场,开始先有特色乐器“萧”(蔡磊)奏出了悠雅动听的美妙弦律,把剧情引向了郊外悠静的公孙家中。这场戏也是音乐设计者在剧中用唱腔音乐抒发核心人物程婴情感的重点场次之一。屠岸贾杀死公孙杵臼后,场上一切静止,暗转时设计者所用的定音鼓三连音独奏、它象征着程婴此时的复杂悲痛心理和程婴的心脏跳动声。程婴看见公孙杵臼和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杀后唱的一段“哭一声我儿惊哥、再叫声公孙仁兄”,“两眼泣血、万箭穿胸”的飞板,唱腔用了豫西调“滚白”,上“二八”板后唱到“绝了后代根”时,做了重复并加衬字拖腔,“不敢哭出声、眼泪肚里流”把整个剧情、人物悲情推向了高潮。另,哭惊哥时唱的吟唱清板及二胡(赵君)伴奏更加突出悲恸之情。当本场程婴跪地结尾时,全体乐队奏响主题音乐旋律,把剧情推向了高潮。紧接十六年场景变换音乐,设计者引用了特色乐器“埙”(张海山)和拨弹弓弦乐器奏出了程婴的悲伤心理和程婴一十六年的艰难历程,忍辱负重的内心情感,催人泪下。

6、“郊外”一场是十六年后。公主唱的豫东、豫西调结合的“慢板”转“二八”板“冷宫深锁重重怨”一段唱腔的后半部,“喜新主登基天地变,更喜的魏元帅就要回还”,这句唱腔的音乐,风格的加入了小唢呐的伴奏,拖腔方面演员启用了花腔的演唱技巧,表达了希望和喜悦之情。在公主和孤儿母子相见时,音乐引用了音色很美的大提琴(张娟)独奏作为开始,后引入了二胡、古筝(孙阳)的协奏,使整体的音乐形象清新和谐、悦耳动听!“猛然间闯眼里一个身影”一段唱腔加入了女生伴唱,后又清唱“回想起小娇儿热泪汹涌”,“涌”字放高音拖腔。多落豫西调的母子对唱和母子对话时,二胡伴奏又加进古筝、琵琶拨弹乐也很有情趣。魏元帅还朝时,音乐引用了传统改良的唢呐曲牌,象征着魏元帅还朝时的一种威严和震撼。打击乐(大锣:张万民、铙钹:黄成刚、小锣:康传广)在此音乐中用了“长锤”锣经配合演员的形体动作,它象征着千军万马在行进中,非常合理、恰当好处!总之,这一场戏的音乐形象把公主的悲、喜、惊、疑、愤等等复杂心情和与孤儿的天真无暇紧密交织在一起。使剧情显得非常完美!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