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观豫剧《程婴救孤》
     发布时间:2013-09-12

2011-04-16 02:19: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 

我是地道的河南人,偏偏从小不爱吃面条,也不爱听“嗯哪唉嗨哟”的豫剧。离乡久了,第一次碰到豫剧访美,又听说是得了中国的文华奖、甚至美国洛杉矶什么戏剧奖的河南省豫剧二团大戏《程婴救孤》(改自《赵氏孤儿》),作为河南人,还是去捧了场。

没想到戏到半场,我已经哭得不能自已。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忠臣赵盾一家300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屠贼要斩草除根,追杀赵氏仅存的遗孤、公主刚刚产下的婴儿。一诺千金的草医程婴冒死救出婴儿,开始了16年刀尖上的生死之旅。为保护赵孤,一个个义士义无反顾地献出生命,先是公主的贴身小丫头彩风不畏私刑,然后是守城大将军韩厥以身守信。屠贼下令民众三日内交出此婴,否则全城半岁以内男婴,将格杀勿论。为能瞒住贼人,程婴接受年迈的师兄公孙杵臼的调包计,密告公孙匿藏“赵氏孤儿”实为程婴中年所得的独根苗、亲生子。程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婴孩死于屠贼刀下,公孙兄撞柱而死。为照顾赵氏孤儿,程婴搬进贼府,并让赵孤认屠贼为义父。在“老程婴,坏良心,他是一个不义人。行出卖,贪赏金,老天有眼断子孙”的童谣里,妻离子散的程婴老了。16年后,孤儿终于成为少年俊杰,朝廷也变了天,颠覆佞贼指日可待。程婴领着孤儿去拜见戍边大将军及公主时,却不被信任,先是一顿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杖。待孤儿冲出来讲出实情,老程婴已被打昏。最后母子相认,才知:苍天可鉴,竟有程婴这样的忠义之士。遗憾的是,擒拿屠贼时,赵氏孤儿命其自刎,屠贼竟突然飞出一刀砍向身边的程婴。程婴倒下了,他终于可以去追随公孙义士、追随亲人。全剧,写的是一个“义”字。为正义,为换取一个小小的婴儿,这么多义士,在生命乃至清名面前,没有一丝犹疑。此心,就是几千年来传下来最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使得我们民族历千劫而存续、虽寒秋仍独立,它直指苍天,名曰“正气”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其实,这样的作品,震撼的不只是中国人的心灵。法国Bayonen副市长看过此剧后,说:“全场观众的掌声表达了我们对《赵氏孤儿》这个剧目的欢迎,他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中国文化的精髓。”

从艺术层面讲,《程》剧达到的也是一个巅峰,它的艺术效果有令人目不暇接之感。全剧围绕一个“救”字,剧情环环相扣,两个多小时的长戏一口气演完,观众似悬在绝壁上观火:紧张时密不透气,悲情时肝肠如绞,壮烈时天地动容,慷慨时气冲云霄。在绕梁宏音里,演员用他们炉火纯青的音、形、声、韵引领观众走入生死交集、善恶较量、正邪决斗的刀锋浪尖。在每一个急转直下的戏剧冲突中,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表达胸中千壑,只有万马奔腾冲涌而出的高腔;也没有什么台词可以尽诉心头百啭,只有千竹迎风般低回委婉的清音。这样的时刻,每一个音符都是热血从心底的冲灌,每一个声调都是岩浆自地底的喷涌。我曾陶醉于多明戈嘹亮纯净如山中飞瀑的高音,也曾沉迷于莎拉·布莱曼弥散在水幕喷泉的清幽雅韵;即使足不出户的时日,我也可以在王菲、许茹芸的歌声里躲避日月,忘却人间。但是,我不能不说,让我如此跟全体观众一起震撼到心底熔岩的剧作,我还是第一次经历。也许是文化深层的亲近,也许是心灵的共鸣。

这样纯粹的属于中国的艺术,这么本土、来自自家后院的豫剧,我竟然是在跨越了千山万水、经过许多人生轮转之后,才在异国他乡遭遇。我想,归根结底,这还是我此生一大幸事。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