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21日15:49 中演票务网
剧作家陈涌泉是《程婴救孤》的编剧,因为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感情,他的言谈间难以掩饰对该剧的感情,他说,《程婴救孤》就像一滴水,折射了河南戏曲的可喜发展。回首近几年,我省戏剧舞台佳作迭出,河南戏曲逐渐克服了长久以来制约自身发展的两大因素,即精品意识薄弱和城市演出市场的萎缩,逐渐纳入到了出人、出戏、出效益的健康轨道。陈涌泉表示,用精品意识执导艺术生产,在演出中锤炼精品,以精品进一步带动演出市场,同时陈涌泉认为,要开拓河南戏曲在城市演出市场中的重大收获,既要突出河南戏曲鲜明的艺术特点,又要积极与全国先进的创作理念接轨,站在全国戏曲发展的前沿按照河南戏曲的规律来创作。
好戏由演员和观众共同打造
作为剧中灵魂人物“程婴”扮演者李树建,他更多的是谈体会:“要打动观众,演员要完全用心来演。要真唱真表真演。一台好戏20%是程式,80%在表演,是观众和演员共同创造的。这场戏已经演了很多场,但每一场跟每一场的体验不同,而演员演得怎么样观众是检验者,绝对不能忽视观众。
该剧的作曲赵国安最大的感触就是整个戏真正做到了反复推敲、长期磨炼,日趋完美。《程婴救孤》的音乐创作以塑造“程婴”的音乐形象为重点,全面铺开整个戏的音乐布局,“程婴”的唱腔则是关键中的关键,李树建是豫西调的艺术家,必须要考虑他的流派特点。
最终还要为观众写戏
文艺评论家刘景亮认为,《程婴救孤》在演出市场上的成功以及在全国戏剧评比中连获大奖,带给戏剧界很多思考和启示。首先是以往重创作,轻改编,对传统剧目的改编重视不够,而《程婴救孤》就是根据传统剧目《赵氏孤儿》改编,说明了传统剧目是一份丰厚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再者,二团的创作出发点是占领演出市场,至于参赛评奖只是打造品牌的手段,相比之下,现在人们花大力气进行的戏剧创作,目的只是为了参赛评奖,往往不管观众是否喜欢,只是在揣摩是否能获奖,致使获奖剧目市场成活率低。《程婴救孤》是对这种剧目生产误区的一种拨正。它的成功证明了为观众写戏,为占领市场而生产,完全可以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