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剧《村官李天成》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黄河岸边,演绎了村官李天成在市场经济的浪涛沉浮中带领乡亲们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曲折故事。
村干部截留了群众卖粮款,群众提意见闹成了乱麻团。李支书撂挑子不再干,穷村子烂摊子谁来挑这副重担?这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西李庄人面临的令人头疼的局面。危难之际,已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率先致富的李天成,从县城赶回村庄,担任了西李庄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蔬菜,使群众初步摆脱了贫困。当群众手中有了积蓄后,他又以股份合作的形式集资创办缘色食品加工厂。由于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和对投资风险的顾虑,办厂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他以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动员党员模范带头,使一个以13户农民为主体的新型股份制工厂迅速发展起来。然而,面对着逐渐凸现的贫富差距和矛盾,李天成决心借二期扩建工程之机实行扩股,以实现“家家有工人,户户是股东”的共同致富目标。这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党员股东会上发生了激烈争论,以致最亲密的伙伴面临分道扬镳……
豫剧《村官李天成》以优秀共产党员李天成为原型,塑造了一个踏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李天成的形象,通过一系列感人至深、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充分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中原农村的生活画卷,表现了河南农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巨大跨越,讴歌了党的基层干部富而思源,不怕吃亏、带动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高尚情操和与时俱进的先进品格。
该剧的戏剧矛盾激烈,人物形象生动,演员阵容整齐,唱腔优美而大气,唱词富有深意。专家和媒体一致称赞该剧为近年来少有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佳作之一。
该剧自搬上舞台后曾三进北京、两进上海,受到中央有关领导、戏剧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广泛赞誉,先后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戏曲影片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