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简介
大型新编古装豫剧《程婴救孤》由历史故事《赵氏孤儿》改编。在春秋时期晋国,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赵盾儿媳庄姬公主避入宫中,产下一子,由赵家门客程婴救出。屠岸贾闻听公主产子,进宫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内,若找不到孤儿便将国中与孤儿同年的婴儿全部杀死。程婴与公孙杵臼计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了孤儿。孤儿成人后,程婴告诉孤儿实情。孤儿遂与魏绛等设计诛杀了屠岸贾,为赵家报了仇。本剧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与屠岸贾上演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救孤之险,育孤之艰,失子之痛,丧妻之悲,被骂的屈辱,被误解的痛苦……在十六年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磨难中,程婴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折射出坚忍、顽强的民族精神。
大型古装豫剧《程婴救孤》由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创作演出。该剧与传统剧目《赵氏孤儿》叙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豫剧《程婴救孤》来源于春秋时期“赵氏孤儿”故事,二千多年来在我国广为流传。元朝时被搬上了舞台,直到现在,京剧和其它地方剧种仍在上演《赵氏孤儿》,经久不衰。2001年,河南省豫剧二团将这一传奇故事改编排演成大型古装豫剧《程婴救孤》,该剧创排以来,先后在河南、北京、上海等七省市演出400多场,被戏曲评论界称为“一部伟大的悲剧”,曾先后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第一名、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首、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种殊荣,并先后登上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的戏剧舞台,成为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经典赏析
这是一曲精神的颂歌,就是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它也有着强大的感召。
这是一部震撼的悲剧,就是以西方悲剧的标准去衡量,它也毫不逊色。
《程婴救孤》,改编自中国古典悲剧《赵氏孤儿》。尽管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经过河南省豫剧二团的艺术化处理,这一古老的故事与传统豫剧相结合,焕发出了震撼人心的魅力。
或许从题材上来看,这个戏的情节并没有任何新潮之处,甚至与当下的生活也没有实际的联系,它就是一部"古人戏",讲述的是几千年前的故事,而且自战国以来就在史书中广泛记载,自元代以来就在戏曲舞台上演。但是,这次的改编仍有其成功之处。无论从主题的升华和悲剧意蕴的深厚,还是从道具、舞台空间的处理和表演艺术上,都使豫剧这一艺术显出了它既古老又年轻的魅力。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古希腊的古典悲剧给人的不是悲,而是崇高,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和净化。从这个标准来看,《程婴救孤》所要表现的正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与传统故事情节以"复仇"为中心不同,这部戏以程婴为中心,把复仇的主题转化为善恶忠奸的较量。程婴的大义救孤不仅是出于知遇之恩,更突出了对邪恶的深恶痛绝和对锄奸的殷切期望。在对程婴人格魅力的刻画上,除了保留了他英勇无畏和忍痛换子的大义凛然,更突出了他为了使孤儿安全活下去的忍辱负重。这是程婴人格中的一笔重彩,正如剧中公孙杵臼所言,死并不难,难的是要忍受活着时众人对你的辱骂,而且是十六年的辱骂,在奸臣的眼皮底下偷生。所有这一切使程婴的形象更为鲜活也更丰满,一脱过去舞台上脸谱化的窠臼,展现在观众眼前的不再是一个迂腐封建的忠臣,而是一个为正义舍身的勇士。这更适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故事的结局又以程婴最终献出生命,凸现了伟大的人格,讴歌了舍身取义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这一改编使悲剧的意蕴得到显现,使这部戏成为一曲崇高精神的颂歌。随着商品化的进程,人们的物质感越来越强,而精神追求则被放在一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戏呼唤的正是对精神的追求,对伟大的人格的企盼,在当下的环境中更具有深刻的内涵。
还有一处也很值得一提,那就是公主这一角色的加入。在传统剧本中,公主是一个次要角色,尤其在这部充满英雄之气的"男人戏"中,本来公主是一个故事的因素而非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但是在这部戏中,公主的位置得到提高,成为一个主要角色,并且起着重要作用。她与孤儿的母子情深为整个剧本抹上了温情,同时她的高贵与优雅为阴沉的气氛增添的亮色。女演员的服饰也是一道风景,在传统豫剧服饰中又有创新,做工之精细与式样之华美堪称体现了古典美的精华。更重要的是,这一女角的设置使紧张压抑的气氛与人间脉脉的亲情之间形成了一种壮美与优美之间的张力,提高了审美意蕴。
艺术上的创新也是这部戏成功的关键。在舞台设计上,设计者以气势磅礴的"宫城"构架舞台空间,一方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结构,另一方面巍峨而又逼真的建筑衬托了人物的精神,人格的伟大与空间的广阔互为映衬。同时也一改以往戏曲舞台平面化的设计,通过城楼把舞台空间分成两个部分,形成上下两个表演场地,既扩大了表现范围,又可以很好地利用空间分割和舞台假定性,制造出多声部对话和阴阳两个世界。比如当程婴对十六年后长大的孤儿说明事实的真相,这种舞台设计就很好地发挥了作用,使程婴省去了讲述观众已知事实的过程,同时让人物真实出现在舞台上,再配以声光效果,更增添了表现力,十六年前的血腥场面不仅让孤儿震惊,同时也给观众震撼的效果。
唱腔的设计也紧贴人物,又从演员自身的条件出发,很好地发挥了豫剧的艺术优势。众所周知,豫剧以唱腔的浑厚与泼辣着称,就是大家闺秀,也少有扭捏作态。这部以忠臣将相为人物,以复仇锄奸为主线的剧目,其唱腔铿锵有力,可谓句句血泪。同时程婴的扮演者李树建是梅花奖的获得者,唱工深厚,以其自身形象与程婴形象的贴近,把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几段大的唱腔,无论是痛斥奸臣还是自表心绪,都感人至深。尤其是最后一场沉冤昭雪,洗清罪名时所唱的一段,一连数个"为救孤",蒙受冤屈的委屈,痛惜亲儿的伤怀以及舍身取义的勇气,种种感情都在这里得到表达。
尽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剧情及表演上这部戏还存在着可改进的余地,但这种改编和创新对豫剧的发展有着启示的作用。(李果)
精彩唱段:
无情棍打得我皮开肉绽
老程婴我又闯一次鬼门关
公孙兄
你在天之灵睁眼看
我活着更比死了难
我的公孙兄啊
为救孤我舍去金哥亲生子
为救孤我妻思儿赴黄泉
为救孤我每日伪装与贼伴
为救孤我身居贼府落不贤
为救孤我遭人唾骂千万遍
为救孤我忍辱含垢十六年
十六年啊十六年
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
我又当爹来又当娘
含悲忍泪蒙屈衔冤度日如度年
自己的亲生子我送他死呀
我的金哥儿
别人的孩子我当心肝
夏天我怕他热冬天又怕他寒
吃得少了怕饿着
吃多了又怕消食难
三岁上有一次你把病患
发烧发了整三天
三天三夜我可就是没合眼
煎汤熬药提心吊胆我守在你身边
我苦命的儿啊
生怕你有个三长并两短
我对不起赵家满门死去的英贤
三天后等你烧退去
我一头栽倒在床前
十六年我经历了七灾八难
心头上始终压着一座山
天天等来夜夜盼
盼望着早日洗去我这不白冤
本想今日乌云散
掀去我心头这座山
哪料想见面不容我分辩
挨打受骂蒙屈冤
公主请你仔细看
是何人站在你面前
当年的孤儿长成汉
他就是你的亲生
赵家的儿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