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技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中药炮制技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焦作地区种植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因古属怀庆府管辖,史称“四大怀药”。它以独特的种植和炮制工艺,充分发挥特有药效和滋补的作用,被历代中药典籍倍加推崇。史料记载:公元前734年封建诸侯卫桓公以怀山药为贡品进献周王室起,至清朝末年,四大怀药一直作为贡品进献历代王朝。
“四大怀药”的种植、加工都具有严格的传统工艺要求,怀地黄的“九蒸九晒”,怀山药的反复浸泡和熏蒸、晾晒和搓制,使得“四大怀药”成了河南首屈一指的地道药材。且在号称“千年补养第一方”的六味地黄丸中,怀地黄和怀山药的比重占到48%。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孙树武
孙树武董事长(左)与李明军教授(右)在大田观察太空怀山药大田生长情况
孙树武,男,61岁,1964年在武陟县医药公司参加工作,从小跟父亲孙占立学习四大怀药的种植和炮制,工作后,又师从武陟最有名望的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老艺人张敬堂。他于1986年后组织成立了武陟县“百疗绿色”怀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加工的四大怀药原药行销国内外,被港商公认为免检产品。
从事四大怀药种植炮制50年来,他有着独到的见解。为了增加怀药产量,他进行优良品种选育,对土壤化验分析,进行研究增加“四大怀药”的抗病性、抗虫性。
2006年他与河南师范大学共同进行太空育种实验,目前第一代太空苗最大已长到685克,单株1020克,产量远超传统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