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最新聚焦>>薪火相传——河南省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展>>展出项目

   
汝瓷烧制技艺
     发布时间:2013-06-07
 
 

汝瓷烧制技艺(宝丰县)

汝瓷烧制技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汝瓷烧制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宋中晚期为鼎盛期,产品工艺精湛,技艺超群,声誉极高,得到北宋宫廷的赏识,成为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汝官窑。汝瓷因玛瑙入釉,素静典雅,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薄如纸、声如罄的典型特征,南宋时有“近尤难得”之叹,传世品极少。汝瓷烧制工艺技术性强,难度大,工序复杂,其独特的烧制技艺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全凭技师的悟性、眼观和手感掌握,靠师徒在生产过程中潜移默化世代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君子

王君子,男,1960年9月出生,家住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1980年拜中国古陶瓷协会会员、宝丰原汝瓷研究所所长王留现为师,之后建起家庭作坊,破解了天青釉密码,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师及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8年6月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王君子在熟练掌握传统烧制技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烧制技艺有很大提高,并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烧制技术,其主要表现在选料、制泥、制坯、素烧、施釉、烧制等。其中,烧制是各环节中最重要环节之一,王君子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懈努力,使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汝瓷烧制技艺(汝州市)

汝瓷烧制技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汝瓷是我国著名的五大瓷器之一,有“汝窑为魁”之称。造型古朴大方,胎质细腻,工艺考究,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以其独特的审美艺术品位、深邃的文化内涵、尊贵的身价地位,兼具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科学艺术价值,是中国陶瓷史的标志之一,也是民族瓷文化的品牌和标帜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廷怀
 
 
李廷怀:1962—1971在汝州纸坊武巡中学上学;1975年-1977年在临汝县水泥厂工作; 1977年调入临汝县汝瓷二厂,先后任材料会计、销售科长、生产经营科长、厂长助理,担任汝瓷月白釉试制项目负责人;2004年创办亨通汝瓷研究所,2010年10月更名为汝州市廷怀汝瓷研究所;2011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成立河南廷怀汝瓷科技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2012年注册中国廷怀汝瓷研究院。2008年6月13日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