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陕县剪纸)
民间剪纸(陕县剪纸),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豫西剪纸艺术源于民间,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群众的喜爱,因而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农村广为流传。特别是以灵宝、卢氏、陕县为代表,形成了豫西剪纸的独特风格。它渗透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庆活动,并广泛应用于婚俗、丧俗、避邪、祈福、祝寿、祈雨、游艺、工艺装饰等民俗事象和生活实用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秀云
朱秀云,女,汉族,1950年11月生,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人马寨村人,河南省级项目民间剪纸和捶草印花技艺的传承人。她的剪纸作品构思巧妙、剪功精美,吸取了豫西传统剪纸的精粹,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深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她又发掘和整理了古老的捶草印花技艺。她曾代表河南省参加台湾、香港、澳门举办的中原文化行交流活动及上海世博会展览活动,多次代表省、市、县参加国内组织的各类民间艺术展。剪纸作品屡获国家、省、市级大奖,并荣获河南省剪纸艺术最高奖项“金鼎奖”,在全国廉政文化剪纸大赛中连续两届荣获“金剪子奖”和特等奖,作品被国内外剪纸艺术爱好者广为收藏,并远销美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2012年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优秀代表性传承人。
剪纸(辉县剪纸)
剪纸(辉县剪纸),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辉县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气息和原始艺术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是她们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它的内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题材广泛,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刀功精细,色彩对比强烈。一般以自发的或家族的方式传承。可按剪纸纹样:人物、鸟兽、文字、昆虫、山水,按寓意:纳吉、除恶、劝勉,按用途:装饰、俗信、设计等分为几个大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爱荣
李爱荣,女,1966年出生于辉县市薄壁镇潭头村,1973年师从祖母王小丑开始学习剪纸,经过多年的磨炼和钻研,她练就了“万剪不断”的高超手法,剪功细腻流畅,以稳、准、巧见长。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奖项,在当地和该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2008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她在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品颇多且精品频现,如庆祝香港澳门回归创作的《千幅蝴蝶》、反映孝道文化的《新二十四孝》等,都受到行内人士的广泛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