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最新聚焦>>薪火相传——河南省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展>>展出项目

   
香包
     发布时间:2013-06-07

 

 
 
香包

香包,古人叫香缨、香囊、佩帏、容臭,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其制作和佩戴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汉以后的文献典籍中亦多有记载,至今在民俗端午节日中长盛不衰。它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

香包的文化内涵深厚,传统色彩浓厚,是我国民俗吉祥物的典型,具有美好的象征和吉祥的寓意,渗透着“祈福驱邪”的象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艳
 
 
张艳,河南省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有鸵鸟、鸭、鹅蛋彩绘及鸵鸟蛋浮雕,葫芦彩绘、泥玩、有剪纸、布贴画、民间香袋、香包、绣球,有观赏及实用的中药保健布艺,有保健靠垫、枕、护腰等,有传统的民间工艺吊件、壁挂等女红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大型文化活动,获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金鼎奖,河南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张艳的工艺美术作品以全新的面貌在世人面前展现,在发扬传统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集百家之长,发明了剪纸香包,继承发扬了布贴香包、刺锈包等,凝聚多种艺术为一体,体现了物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风格独特,天下无双。作品收编入河南省工艺美术图志。获十杰工艺美术家称号。

    访问次数: